地下党师长策划起义,有个团反对,正好军长要部队警卫,直接调走
1948年11月23号,国共两边打得最狠的一仗,淮海战役,才开了个头半个月,国民党那边在淮海战场上的一支大军,就在安徽濉溪县的双堆集,还有宿县西南的忠义集、王朱庄、马家楼这些地方被团团围住了。这支大军是黄维的第12兵团,手下管着4个军再加上1个跑得飞快的纵队,人数得有10万多,装备也是顶呱呱的,特别是他们那个第18军,全是美国货,算得上是国民党手里头五大精锐部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,老兵多得很,战斗力也超强。
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非常强悍,可以说是顶呱呱的。
除了第18军,战斗力排在第二的就是第85军了,它也是一支正宗的中央军老部队,手下管着第23师、第110师和第216师这些单位。这个军的军长是吴绍周,他是黄埔系大佬何应钦的心腹加老乡,在军队里待了很多年,资历很深。刚开始组建第12兵团的时候,外面都在传吴绍周要当兵团司令,但最后他只当了个副司令。
但是,在这次部队从华中“剿总”开拔之前,吴绍周其实早就收到了国防部发来的命令,让他去当第4兵团的司令。不过吴绍周心里犯嘀咕,第4兵团在华北呢,他要是过去了,那就得放手第85军这个老底子;再说第4兵团,那是保定绥靖公署的部队新改编的,手下就俩军,他一个人过去,人生地不熟的,很容易被人家排挤到一边去。
在淮海被敌军包围后,两边都各自调了一个师出来,打算冲出包围圈。
吴绍周考虑了好久,最终决定先把电报收起来,没有公开这件事。这次,他们的部队要往东去支援淮海战场,第85军负责断后。可这一路走得真心不容易。他们走得急,只带了够吃三天的粮食,结果路上老是被我军的地方部队阻拦攻击,每天顶多能走30公里,粮食很快就吃完了。更糟糕的是,前面的部队把老百姓都给吓跑了,第85军想找点粮食都难,走得也越来越慢。
11月23号那天,第85军好不容易赶到了南坪集,跟兵团部碰上了头,可没想到一到那儿就中了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埋伏。到了晚上,吴绍周去参加兵团司令黄维开的作战会,会上商量说,得赶紧行动起来,从各个军里各挑一个主力师,凑成一个厉害的突击队伍,争取一下子冲出包围圈。
挑出来的110师已经打算反水了。
说到中原野战军,从1947年跑到大别山区打仗开始,就一直没能好好休整和补充物资,武器损失也挺大。现在,他们能上阵的士兵总共就12万人,重型武器嘛,也就十几门山炮,炮弹还不充裕。要是第12兵团的10万大军真豁出去突围,那咱好不容易围上的圈子,很可能就被他们给冲破了。
真是祸兮福所倚,第85军派去突击的第110师,早就有意在突围时来个战场反水,给整个兵团的逃跑计划来个措手不及。这个师的领头人廖运周,是个在敌人内部藏了快20年的老党员,手底下的人都很服他。他刚一说要带着队伍跳出蒋介石那帮反动派的圈子,手下两个团还有师部的大部分兄弟,立马就表示要跟着干。
里面有一个团没打算起义。
起义形势一片大好,廖师长直接去找兵团司令黄维商量,说咱们4个师别一块儿往前冲了,不如让我带头冲,其他3个师跟着。表面上看,是110师想当那个打头阵的,但其实廖师长心里盘算的是,这样他的师能早点突出重围。不过,他们师里有个棘手问题,就是第382团。团长姜继鑫和3个营长,都是跟吴绍周一个地方的,贵州天柱县人,铁了心跟着吴绍周,思想硬得很,不容易说服。
廖师长之前好多回都试着跟他们说理,但一点用都没有。要是换做平常时候,直接动手就解决了。可眼下第12兵团都挤在一块儿,就那么十五里地的小地方,稍微有点动静,兵团部那边立马就能知道。特别是第110师被挑出来打突围战后,第18军里最厉害的俩师——第11师和第118师,就一直待在他们后头,随时准备跟着突围呢。
跟军长抱怨引发了团队内部的不和。
要是廖运周对328团采取行动,那两个师肯定会立马察觉到,随后就会一拥而上,把110师团团围住,把武器都给缴了。为了赶紧摆脱328团这个累赘,廖运周打算利用敌人内部的派别斗争。你看,吴绍周和黄维虽然都属于中央军嫡系,但他们分属不同的小圈子。更关键的是,黄维背后站的是参谋总长陈诚,而吴绍周呢,是何应钦的人,这两位大佬可是死对头。所以,吴绍周和黄维表面上过得去,心里头其实早憋着气呢,矛盾大得很。
琢磨明白这事儿后,廖运周自个儿去找了吴绍周,抱怨说:“咱们这次行军,老是让咱们殿后,后来又叫咱们给第10军、第18军打掩护撤退,直接让他们自个儿掩护着走,不是更简单省事吗?”第10军和第18军都是陈诚那边的人,所以廖运周这话听起来挺在理,就连吴绍周这种稳重又有心计的人,一时间也找不到啥反驳的话。可他不想在这节骨眼上闹分裂,免得让人觉得他这个“副司令”对上级不敬。
军长打算留下一个团在自己这儿备用。
但他心里确实开始犯嘀咕,以后的路怎么走呢?于是他主动开口:“这次冲出去,你们师主要负责探路,人数上灵活点,328团就先留我这儿当后援吧。”吴绍周这么打算,一来是不想让自家队伍去冒险送死,能保住一个团是一个团;二来呢,不管这次突围能不能成,战场上肯定乱成一锅粥,有328团这些家乡的子弟兵在身边,自己心里也踏实多了。
廖运周一听这话,心里头当然是乐开了花,但他怕被看出破绽,就硬着头皮回应:“副司令官都开口要姜团了,我哪敢不从啊?只不过姜团可是我师里的顶梁柱,这一走,咱们师的力量可就大打折扣了。”这么一来,起义路上的大障碍算是给挪开了。命令一下来,姜继鑫和他的手下也是高兴得不得了,毕竟这样既不用冒险突围,又能跟在老上司身边。所以,全团上下不用人催,立马就动身离开营地,往军部那边赶去了。
11月27号那天,廖运周带着队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,他们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路线,悄悄朝着中原野战军6纵的地盘摸过去。他们通过一个提前打开的缺口逃了出去,一出包围圈,就马上断了通讯。接着,他们让师里的山炮营还有其他部队调转炮口,对着后面追过来的3个师猛打,这样一来,原本最有可能成功的突围,在刚开始就被他们给破坏了。
